谁的理想不是做一头猪


临近中年,发现可供自由挥霍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不是在忙东就是在忙西,最可怕的是有时候既要忙东,也要忙西,还有南、北、东南、西北迫在眉睫。这种既要忙工作又要分配精力忙日常生活琐事,或许再多几件事情就会分身乏术,成为中年危机的起点。在社会追求经济快速发展,企业追求更高利润,经济学原理深入人心,每个人都在为钱行尸走肉的当下,所有人都是被钱在用鞭子打着往前走,没钱的焦虑要远胜于其他,换句话说就是,人们都觉得钱可以实现一切。

今年过年,本来做好了不回家的打算,但在年三十晚上还是心中孤寂,于是初二那天回家了一趟。回家也没少了跟家里同辈一起吃饭,谈吐间也因各自不同的收入水平、房子的地段位置、所在的机关单位、所处的社会阶层,将饭桌上的权力重新分配了一遍,以经济能力为基数,然后再以社会地位加权,最终得出饭桌上谁应该去服务,谁应该侃侃而谈,谁应该坐着附和 … 今年过年回家使得我的焦虑又提升了几个层级,更迫切地关注自己的工作单位和收入水平,而将生活这一本应该是人生头等的事情,给本末倒置。

说真的,我的梦想就是做一头猪。不是那种要被宰了吃肉的猪,是每天早上懒懒的醒来,看一眼手机,就起床准备早餐,纠结了半天吃什么之后,在厨房咣咣一顿做了差不多,然后就是开始玩PS4,饿了就外卖 … 这有什么不合适吗?难不成我们就应该苦哈哈地不停地工作和付出,就不能拒绝别人的指指点点,就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活着吗?

可是,我做不了一头猪的原因,就还是回到文章的开头,没钱。没钱我怎么买游戏,怎么叫外卖,怎么能买更好的床垫和被子交缠在床上。说白了,缺钱成了我不敢停下工作,面对社会不公不敢发声,甚至不敢迈出自己所在圈子的根本原因。为啥?因为这些事都需要花钱呗。每人都在说钱不能买到一切,但搁这话你说出口,违不违心,满世界的东西,你花个钱就能唾手可得的时候,你说这句话又是何居心。

诚然,我也了解中国社会在近二十年的突飞猛进,特别是经济的发展,跟二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中的物质商品也在不断地增多,据我观察从人们对物质本身的需求,转变成对物质拓展属性的需求,进一步是对物质属性的属性的需求。物质成了低层建筑,甚至物质的某一属性也成为了基础设置,在这种供需关系上面,人们对物质的追求也变得无限膨胀,货币拜物教的特征在所有人身上愈发明显,钱这种交易中间环节产物,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目标,现在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社会中,都在盛行着拜物教主义,最显而易见的是人们在空余时间里最喜欢的事居然是逛商场,到处买买买。

就好比说我有了点石成金的技能,碰到的任何东西都能变成金子,有花不完的钱,想买啥买啥。这看上去很不错,起码能实现财富自由,很多人都在做着这样的美梦,希望有朝一日暴富。但事情不应该就这样结束,我有了点石成金术之后,我想喝水碰到杯子的时候,杯子加水就变成了金子;在我想睡觉的时候,软绵绵的床垫变成了坚硬的金子;在我想想学习读书的时候,书本变成了一块金子 … 然后我家里随处都是金子,但我却喝不上一口水。现在拜物教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在极度口渴中奔波赚钱,最终赚到的钱却无法缓解口中的干渴。其实在社会这个看不见的手后面,只要经济在发展,就不会让人停下来,它只会让人不停地四处奔波,制造更多的商品,诱惑人们消费,在每个人不停地赚钱与消费中,满足它自身的胃口。

话说回来,作为一个合格中年人,在被打上各种标签之后,是完全没有机会去做一头猪的,自己被人瞧不起是小事,后代被瞧不起会影响后代的成长,不过老了之后,还是有机会做一头猪的。可是,中年的这几十年里,我还会出现无数次想做猪的想法,也会无数次否定自己想做猪的想法,或许我的中年就会在这种螺旋中不断的挣扎地过去吧,直到老了之后变成一头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