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穷查理宝典》,查理在公众场合露面极少,演讲也屈指可数,读完他于1986年在哈佛大学的演讲后,感触良多,字字句句中都蕴含着查理为人的哲学理念,我把我的想法整理成了一篇笔记。
查理·芒格,生于1924年1月1日。他是股神巴菲特的人生导师与生意合作伙伴,是当今最伟大的投资家,思想家。世界第五大上市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副主席,该公司成立5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20%左右的年复合增长率,查理·芒格就是这个奇迹的缔造者之一。查理通过学习各个学科的知识,将这些知识编织成为思维模型,在对企业评估时不单纯从财务报表单一维度进行评估,还夹杂有生物学、物理学、哲学等各方面的评估,这种思维成了查理成功底层的基石。
1986年查理芒格在洛杉矶哈佛大学发表了“我这辈子唯一的演讲”。演讲以“如何保证过上痛苦的生活”为题,给出了四个行之非常有效的建议。约翰尼·卡森(美国著名主持人,曾在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在哈佛大学演讲过同样的主题,卡森说他无法告诉毕业的同学如何才能得到幸福,但能够根据个人经验,告诉他们如何保证自己过上痛苦的生活。
卡森的演讲
巴菲特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过“要防止自己爆掉,只要自己活的够久,就有能遇到合适的机会,就有更多的可能性”,而卡森恰恰从反面举了容易让自己爆掉的三个点。
为了改变心情或者感觉而使用化学物质
这条非常容易理解,借酒消愁我们都经历过,在酒精的作用下短暂地忘记了遇到的各种艰难和不顺。但也有人会因此堕落在酒精之中,天天醉生梦死嗜酒成性,这样的人生能不痛苦吗?
妒忌
妒忌则会让人失去自我,一味的看到别人的成就并且贬低自己,甚至看不得别人过得比自己更好,天天在痛苦中挣扎。
怨恨
怨恨则是比起妒忌来更猛地一剂让自己过得更加痛苦的药,有些人总是在抱怨生活不公,命运不平,给他们的总比身边的人少,自己什么都没有付出只是在想得到,让自己徒添诸多烦恼和悔恨,因而因怨生恨。
约翰逊讲到一句至理名言:生活本已艰辛得难以下咽,何必再将它塞进怨恨的苦涩果皮里呢?
查理给出的四味药
查理同样也是在相同的主题,但他用自己独特的修辞和幽默,对于“如何保证过上痛苦的生活”给出了新的方法。
第一,要反复无常,不要虔诚地做你正在做的事。
这味药会让你之前各个方面的优点所产生的正面的效应很快衰减到0,任何一个懂得坚持的人,甚至是极为普通但很勤的人,都能很快地超过你,最后变得无法企及。
这一味药,其实是在讲坚定和坚持,才不会被时代抛弃,才能在机会日渐减少的时候,拥有超乎他人的竞争力。
让我联想到一句略带有鸡汤味的话,跟主题有点远。
大多数人的勤奋程度,还根本轮不到拼天赋。
我听到过一个方文山先生的采访,方先生讲到了他年轻创作的艰辛历程,以及能从众多人中脱颖而出的勤奋。方先生讲诉了一个简单而质朴的道理——哪怕是创作,其实也是一种需要耐心、认真、坚持、周而复始的工作。
查理用龟兔赛跑来比喻了这味药带来效果:
养成这个习惯,你们将会永远扮演寓言里那只兔子的角色,只不过跑得比你们快的不再只是一只优秀的乌龟,而是一群又一群平庸的乌龟,甚至还有些拄拐杖的平庸乌龟。
第二味药是,尽可能从你们自身的经验获得知识,尽量别从其他人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中广泛地吸取教训,不管他们是古人还是今人。
这味药会让你在遇到各个难题的时候,都毫无思绪,重蹈前人显而易见的覆辙,只身前行。
李世民有句传世佳话“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别人的经验和经历作为自己在遇事时的警示,通过他人的方法来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会让你在前人的基础上,走得更远。
我也听到过很多反驳这个道理的话,比如“我们所有的经历都不一样,凭什么对我指指点点”,“互联网时代下中国传统国学的意义何在?”等此类反历史主义反经验主义的文章。但是,当我读到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读到中庸里面“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了解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哲学体系,拜读了胡适对于西洋文明的态度,同样也有国外卡拉马佐夫式的深刻与人性的悲剧故事,人间失格中的婉转而痛苦心理历程 … 都是在作为一中理性的循循善诱在传授一种处世哲学和待事方法。我想反驳说,能对于这些经验都感觉不到丝毫意义的人而言,这味药的功效在于让你得到尽可能少的教育。
第三味药是,当你们在人生的战场上遭遇第一、第二或者第三次严重的失败时,就请意志消沉,从此一蹶不振吧。
这个人生的战场,我个人认为不光是外界的遭遇,还有在内心的纠结。
被事情所击倒太容易了,人的力量极为有限,公司谈判的失败,经济状况的萧条,工作不如意的打击,亦或者是病痛的侵袭,都会让人产生消沉的念头。
人的弹性和韧性都能超乎意料,查理在演讲开头的时候提到,他失败的次数很多,痛苦很多,痛苦的方式也很多。从很多自带闪光的人身上都能看到这一点,比如扛起家庭压力的父亲,刻苦学习的学生、有坚定目标的青年 … 一次接着一次地遭遇战,接二连三的打压。怨天尤人么?满地打滚么?资料撕碎扔垃圾桶么?如果满地打滚有用,现在全人类可能都在打滚。
其实我比谁都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我就在身边见到过太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经历过无数次击倒。努力是从狭隘的生活中跳出、从荒芜的环境中离开的一条最行之有效的路径。
最后一味药是,请忽略小时候人们告诉我的那个乡下人故事。曾经有个乡下人说:“要是知道我会死在哪里就好啦,那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
故事看来比较像一个打趣的笑话,深思后,感到并非笑话这么简单。反向思考,时时刻刻都要反向思考!
要想过得好,先了解怎么定义过得不好,就可以在日常中避开这些不好的方面,专注向好的方面前进。这显而易见的通俗道理么,然而我就没想到。
19的奥斯卡影片《波西米亚狂想曲》中,Freddie Mercury的父亲,用”Good word, Good deed and Deep thought“言传身教来教育年幼的Freddie。深入的思考,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综合各个方面再决定和判断。这种思考模型虽然成就不了大师,但能在利害选择中,把害降到最小,用经济学的话来讲就是把不可控损耗降到最低。
最后,用查理在演讲的结尾来做为此篇笔记的结尾。
愿你们在漫长的人生中日日以避免失败为目标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