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阅读摘录201910


我会把我最近一个月阅读的觉得有用的东西摘录下来分享给大家,很多摘录都缺少了必要的来源网址(因为我在保存的时候往往忽略这一点,后面我会修正)。随着我关注点的变化,每个月摘录的侧重点可能也会有所不同。

观点

请首先做一个人,再对国际上出现的悲惨事件表态

10月23日凌晨,在英国某集装箱卡车里发现39名死者。当全世界的新闻媒体都开始报道偷渡客疑是中国人时,因为地域接近性的缘故,在英国本土曝光的这起热点事件很快渗入国内舆论场。在如何看待这起惨重的死亡事件、怎样评判这些死者等问题上,国内舆论出现严重分歧。基于人道主义立场,对死者表达悼念之情,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共情,多数网友对死者寄托哀思。而在英国,上至首相、下至普通民众,都在不同场合、不同地点,以不同方式纪念死者。但是,社交媒体上也出现了不少冷嘲热讽甚至诅咒的声音,对死者的选择致以最大的恶意,对惨剧抱以幸灾乐祸的姿态。

分析起来,这些质疑死者的冷血表态,有的也许因为“人与人的悲苦并不相通”,有的也许因为信息不对称所以轻率评论。但有的言论,与个人见识或匮乏同理心无关,很可能出于一贯的仇恨,案件的出现戳破了某些人“现世安稳”的幻觉,他们囿于自己的圈层体验,别人的无奈选择似乎都对他们构成了冒犯,所以故意漠视鲜血与人命。

世界范围内的非法移民,成因多样,但不管是什么原因,非法移民的本质是逃离,逃离贫穷、逃离灾难、逃离迫害等等。而他们的目的地,无论实际情况如何,都有一些无奈和不得已。在这里,出发地、目的地是否好坏可以辩论,可这就是非常私人化的抉择。如今各国都在打击遏制非法移民,但在对待非法移民时,却不全是合法与否的裁量,也包含着很深切的人道主义关注。对待难民问题,各国都有非常具体的困难要处理,有的还相当棘手。但对高度疑似本国公民的集体遭难,给予冷血式诋毁的,不断以恨意稀释人道主义表达的,简直匪夷所思。

总之,39条生命魂断欧洲,是一场人道主义灾难。它是全球非法移民网络中的一次失败操作,对于它背后可能涉及的跨国犯罪行为,理应有积极的侦破与相应的惩罚。但作为很可能是同胞的惨死,即使不认同他们的选择,也请口下留德——除了同胞情面之外,起码还有人之为人的基本担当,请首先做一个人。


国人的劣根性,在你所想不到的方面肆意妄为

山西洪桐县一脑梗病患,因为本地县医院医疗资源不足,医院请北京专家飞行手术,收取了一万元劳务费。病家左手交钱,右手录像。手术成功,就开始投诉。最后,钱回来了,卫生局还承诺免费搭个支架。我看见大家都在讨论这家人的道德问题,这样的讨论就很劣质。因为讨论到道德问题不会有结果,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因为仔细论起来,病家可以说是医院和医生以性命相胁,索要财货。病家也可以说,国有国法,部有部规,医生救死扶伤是天职,白衣天使议价救人哪里见到道德了?

所以,我说你们讨论太劣质,不要生气,生气就是不道德。

如果我们把道德当作是真实欲求的幌子,问题就变得很清晰。病家的真实诉求是什么?是平等。什么平等?医疗资源平等。他们要求在山西的一个县级医院里,得到北京三甲医院等同水平的医疗服务。而且,不单是等同水平的医疗服务,而且是等同的医疗成本。所以,第一他们请了北京医生飞行手术,得到了他们想要的医疗服务。第二他们告发了医院,得到了他们想要的医疗成本,最后还赚了点。

追求平等是好事,为什么那么多人包括你在内,觉得不高兴,对这家人充满了厌恶?因为他们的做法不公平。

大前提是全国医疗资源分布极度不均,供应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所以医疗是稀缺资源。在如此稀缺的状况之下,洪桐县病家得到的医疗服务,其他病家则需要坐火车、住旅馆、排队挂号,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才能获得。这对于其他病家不公平。

在如此稀缺的情况下,北京的医生如果按照法定比例收取手术费,那么,医生完全没有任何必要飞到山西,在一家县级医院的保障条件下,做一台高风险手术。他在北京做就好了,起码不用负担路费、住宿费,病家都来排队挂号就行。用道德和规定,逼迫医生必须按照一个无法承担差旅费的价格实施手术,这对于医生不公平。

在如此稀缺的情况下,所有医生都会向上集中。乡医努力挤入县医,县医努力挤入市医,市医努力挤入省医,所以基层医院要能维系下去,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是很困难的。那么,请外地飞行医生对于本地医院而言,一方面是为了生计,向本地居民提供了原本没有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是学习交流,以此观摩学习提升本院医生的医疗水平。现在,医院因此要承担飞行医生费用,接受处罚和罚款,甚至从此断绝飞行医生业务。那么,对于医院、本地医生和本地居民,这也是一种不公平。

假设这件事情闹得很大,最后一刀切根本不允许任何飞行医生到处飞刀,那么整件事情里面,没有人会得益,无论是院方、医生、病患还是本地居民。唯一得益的,是洪桐县这一家人,他们什么都得到了,医疗救助、生命安全、道德高位、维权英雄、免费支架。他们要到了他们想要的平等,所有人为他们的平等埋单。

相当于什么呢?古代遇见饥荒,某家人偷偷把耕牛杀了,炖了一锅牛肉,悄悄在村里卖。另一家人来买了一碗,喝完往锅里撒尿,撒完尿说,你这汤比城里馆子还贵,而且你是杀耕牛,我要去官府告发你!于是,这家人拿到退还的钱,免费赠送的牛骨牛皮,高高兴兴走了。


如何保证熊孩子在公共场合能保持安静

高铁、飞机上的熊孩子问题。

这个问题只有家长自己能解决,任何人都不行。从理论上来说,儿童必须要学会遵守社会规则,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压抑天性,学会自律与自我约束。再有天赋和才华的人,没有这两样,也没办法成功。

说实操。

家长要预防熊孩子行为,首先需要明白,儿童无法忍受长时间旅行,最重要的是无聊。儿童无法像成人一样忍受无聊。因此大人必须提供旅途中充足的娱乐。Pad、手机里下满动画(小张爱看的纪录片)、绘本、有声读物,为了不打扰隔壁,给儿童带一副头戴式耳机。

很多家长在这里犯的错是,提供的娱乐错了。比如,带了赛车玩具,这东西需要场地来跑的……

所以家长平时应该注意培养小孩几项“安静的兴趣”,比如画画、读书、听故事,这时候就能用的上。

带零食不能取代娱乐,除非你能保证小孩上交通工具到下交通工具之间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吃东西。很多小孩到了高铁飞机上因为兴奋是不爱吃东西的。另一种小孩,像小张,是会因为焦虑从头吃到尾。无论哪种,老年人旅游的常见零食:西红柿、黄瓜,小朋友是不会有兴趣的。小朋友这时候想吃的东西都是能让爸妈尖叫的垃圾食品:薯片、巧克力、棒棒糖。

别给!要让他们吃水果!原因一会儿说。

最好的办法是带一个漂亮得像日本动画片里一样的小饭盒,什么西红柿黄瓜香蕉苹果桃,现削一盒,削好皮切小块放进去,拿给小朋友。小孩都是视觉动物,只要饭盒漂亮,树叶子也能啃两口。

最后是很鸡贼的两招。

旅行当天,早点叫起床,如果中午有午睡的习惯,就别让小孩午睡,登机/乘车前,比如要候机时,一刻不停地遛他/她,路边有商店就进去逛逛,等到了交通工具上很快就睡了。

上车/机之前,少吃东西,让小朋友对于食物的兴趣大于捣乱,旅途中只给他/她吃水果,不要吃淀粉零食,水果不顶饿,旅程不长的话能吃一路。


关于涅槃字幕组的创始人离世

今天看到一个消息,涅槃字幕组的创始人因病离世,一时间真的很难过。

我一直觉得,字幕组是一个很神奇的存在。他们躲在字幕后面,日日重复找资源,翻译,打轴,校对,分享。不被官方认可,手里没有版权,冒着风险,无私分享。

可就是这些灰色的字幕,改变了一代人的文化接受方式。我们的人生被他们影响着,却不知道他们的名字,甚至找不到地方去感谢。很多书籍的翻译者,都能在书的封面留下名字,享受着版权收入和文化传播者的荣誉。而同样是传播着文化的他们,却不能拥有名字。

也许多年以后“字幕组”这个概念会出现在历史书上,人们会啧啧惊叹,原来“为爱发电”是可以做到程度的。真正给了这些字幕生命的人,他们的名字或许不会出现在历史书上,却是那么渺小而伟大。


老人带孩子

说说老人带孩子这件事。

我们有很多话题,只看表面意思,是一回事;但深入看其真相,常常是另一回事。

例如啃老,大家谈论这件事时,基本上讲的,都是年轻人不负责,而去依附父母,啃食父母的利益。这种事也的确不在少数,但在我们社会中,同样为数不少的,是父母不想与长大的孩子分离,是很多父母在吸孩子的「奶」——他们的精神生命。

老人带孩子这件事一样。的确,很多年轻人是希望父母过来给自己带孩子,但我见过的太多个案和现实故事是,老人非要过来带孩子,或者非要把孩子带走,年轻人不接受就大闹。

父母进入小夫妻的家,这也是年轻人家庭隐患的开始。农村不说,就城市里,太多小夫妻的婚姻破裂,是从父母(常见公婆)过来带孩子,然后老人想在孩子家庭做主人开始的。

前天我转了一个新闻,前婆婆把孙女带大,当儿子儿媳离婚后,前婆婆起诉索要这么多年来的抚养费。这件事如果是前者,即父母不想带孩子,而交给老人带,这还好;如果是后者,即父母,特别是母亲——母子连心啊,并不愿意老人把孩子带走,其实是老人自己强势把孩子带走的(这种事我见过太多),然后现在再索要这么多年来的抚养费,这对这位母亲来讲,是双重打击。——我真有点怀疑这种可能性更大。

我们社会正处于转型期,过去的传统社会,以集体性和男权为主,具体就是,虽然女人生养了孩子,但孩子冠男方姓,也住在男方家,以和男方父母等家人一起生活为主。现代社会则是以核心小家庭为主,很多现代社会的社会规范,例如很多法律信念,是因此设计的。但假如是家庭仍然以旧社会规范运转,而法律却是简单地以现代社会规范判案,而看不到案子中的案中案,那可能会制造一些隐性伤害,而年轻的母亲,——既「嫁」到男方家庭体系中的孤独女性,可能再一次被盘剥。

心理咨询中有一个技术叫「具体化」,就是要不断问细节,这样才能弄清楚一件事。像啃老和该不该让老人带孩子这两个话题,表面上,父母或老人被视为被剥削的一方,可如果一了解细节,你会发现,事实可能是相反的。

再补充一句:没有自我的人,老了会发现,除了弄孩子,好像什么都提不起劲来。这是所谓天伦之乐的另一面。


微信墙中墙

我讨厌微信,不仅是其糟糕的用户体验——体验往往不能决定我们是否使用一个产品,更重要的是微信的价值观是邪恶的。

但是我们却不得不用微信,因为好用的产品进不来,国内的其他产品又不好用。但我们可以尽量减少微信的使用,尽量不让微信成为掌控我们生活每个方面的老大……老二哥。

比如支付尽量先刷卡(Apple Pay),不行再用支付宝,毕竟腾讯从来没有过人工客服,资金问题还是谨慎点好。

写文章不要用公众号,找一个能被谷歌抓取到的平台,或者干脆自建博客,真正掌握自己的数据和知识产权。不要辛辛苦苦码字到头来为微信做嫁衣。我们的墙已经够高了,我选择不为墙内的墙贡献砖头。


工作中每天或者这么多年都重复着一样的事情,有意义吗?

有一类人确实每天都过着不重复的日子。

他们不喜欢上班,美其名曰不喜欢束缚,不喜欢按部就班的日子。

他们也不会自己给自己交社保和养老金,美其名曰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谁知道几十年以后的事情。

他们今天倒卖这个,明天折腾那个,他们永远跟进潮流。服装好就做服装,小吃好就做小吃,当黄牛好就改行做倒爷。

确实,每天都不一样,耳听六路,眼观八方。

然后,我们只能看见其中万分之一的成功的人,说着我是一个初中生,我下面有多少本科生,研究生。我以前吃了多少苦,做了多少事,才到今天的成就。

剩下的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我们统一称呼他们叫撸瑟,叫好高骛远,不愿意脚踏实地的人。他们没有交养老金,他们不知道老了以后会怎么样。

在夜深的路边摊上,一张疲惫而茫然的脸,一瓶廉价而冰冷的啤,就是他们最好的写照。

同样是重复的一天。

有人称之为浪费生命,有人称之为安稳的幸福。

东西是一个东西,看的角度不一样,什么都不一样。

万分之一的成功是很璀璨的,但是明亮的月亮旁边,掩盖着无数暗淡的星光。


看到有人在投诉天猫药房,说是天猫不给70岁以上的人卖药。这个药方政策和陕博政策倒也很一致,70岁老人预约博物馆门票时必须另外一个70岁以下人士的信息来预约。

这种新闻下很少见人控诉这是赤裸裸的年龄歧视,只是热衷于给些雕虫小技来对付这种政策,比如说去网上开药方把年龄改小。

中国一批70岁老人可以治国,但其余的70岁的人连自己一个逛博物馆都不行。

这大概就是州官和百姓的区别之一吧。


看到有人在投诉天猫药房,说是天猫不给70岁以上的人卖药。这个药方政策和陕博政策倒也很一致,70岁老人预约博物馆门票时必须另外一个70岁以下人士的信息来预约。
这种新闻下很少见人控诉这是赤裸裸的年龄歧视,只是热衷于给些雕虫小技来对付这种政策,比如说去网上开药方把年龄改小。

中国一批70岁老人可以治国,但其余的70岁的人连自己一个逛博物馆都不行。

这大概就是州官和百姓的区别之一吧。


不是不能做爱国小粉红,但是要学会看书看报。以前的红卫兵至少知道看人民日报。拿最近的事情,外交部两次表态,要领会精神。外交部说严正交涉的时候,就是你们冲锋陷阵,展示力量的时候。外交部说,中外交往要包容的时候,就是收的信号。领导允许比赛的时候,就是买票入场给外国人展现我们购买力的时候。

爱国要做到有序,有理,爱国力量要自主研发,高度可控,不能反噬质疑。

我提义和团不是骂你们。是作为一个老人给你们讲点人生经验,历史书也有的,你们老不爱看书,我们就好好讲给你们听。太后让我们扶清灭洋的时候,要冲锋陷阵,积极战斗。协约签了,就赶快换衣服,找地方化妆成当地农民安顿下来,要不然剿灭的时候,就要死了,明白了么?

义和团错在哪里,就是不看书看报,不了解时局,情况变了,爱国该做的行为就变了,要服从命令听指挥。


Nexon Korea的设计师Shin Hyung Choi说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苹果现在的硬件设计语言,都是在使用奢侈品的广泛特征,这让iPhone得以和其他的旗舰智能手机区分开来。

将 iPhone 的不锈钢表面抛光到镜面,这是一个费时、复杂的制作过程,而且它几乎没有任何实际功用意义,但是这一点却是至关重要的。

1、它意味着其他手机制造商都不会采用iPhone的材料和制造技术。

而奢侈品之所以成为奢侈品,其中一个可靠评判标准就是它们会拥有更加难以采购或使用的材料。一种金属材料如果比其它同类更加昂贵,可能有两种情形:本身使用内在价值大的材料——例如金、铂金——加工而成;或者这个材料本身的制作加工难度大。不锈钢没有很高昂的内在价值,但是它符合第二点。由于它的坚硬,加工难度比铝(三星Galaxy S1使用)或钛更大。

2、可感知的重量差别

不锈钢材料的使用还带来另一种辨识度,当你蒙上眼睛拿起iPhone和它的竞争产品的时候,你可以轻易感受到不锈钢外壳带来的重量。虽然重量和奢侈品溢价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两者之间往往有微妙的关联。

奢侈品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防止假冒,除了完全翻版的假货之外,还有其它品牌擦边球的模仿。而奢侈品往往会使用一些更加复杂的工艺和材料,由此带来的高昂成本可以拒绝所有模仿者。例如巴黎世家的Triple S和Puma的Thunder Spectra,前者采用三重鞋底一层叠一层的方法,后者只有一个鞋底,这造成了两者之间4倍的重量差。

3、精细抛光的工艺没有捷径可走

金属的精细抛光在人类技术历史上,从来都是奢华的,它需要大量的时间、技巧和精力。这就像豪华的手表和珠宝一定是手工定制一样,有更好的技术创造出更精准更耐用的手表,但是完成腕表表面精细装饰的最终还是手工。iPhone至今仍然是唯一一款有不锈钢镜面的旗舰机型。

总之,奢侈品从来都是不实用的,它是由更加昂贵的材料和更加复杂的工艺制造的。苹果从来不追求制造更轻的iPhone,因为它的重,它光洁的不锈钢,让它成为奢侈品。当然这一理念并不适用于苹果的笔记本或者电脑,因为它们无法随身携带,而iPhone和Apple Watch则都采用了这种定位。

iPhone的设计语言更贴近于豪华手表,而不是智能手机。

影/书评

再读米原万里的长篇小说《奥利加・莫利佐娜的反讽法》,里面有一段非常动人。

小说里描写到斯大林大清洗时期的女性劳改营,劳改苦役过程中最令人痛苦的,不是长时间重劳动,严寒,恶劣生活环境和饥饿,而是精神上的磨灭,人身心无力,看不到活下去的星火微芒。劳改营里当然没有任何广播,报纸和书籍,人在里面,和家畜无异。

在这种情况下,有天晚上,当女犯们疲惫困顿终于在黑暗中躺倒时,忽然听到一个柔和的女中音响起,众人竖起耳朵倾听,原来是一个女犯人在朗诵独角戏,这名女犯原本是化学家,后来改行演戏,当年排练时背诵下来的台词,此时都成了心中的书,她捧着心中的书,为同工棚的狱友们一夜朗诵一章,狱友们从她那里,听完了《安娜卡列尼娜》,《三个火枪手》,《罪与罚》。同一工棚里还有一位曾是演员的女囚,在朗诵的触动下,在工棚里一人分饰数角,为大家独演了整本的《奥赛罗》。

那之后,渐渐地狱友们有了乐趣和希望,开始搜寻回忆中的小说散文和诗,你一句我一句互相补充,就这样,就连《战争与和平》和《白鲸》这样的长篇巨作,也几乎字句不差地再现出来。女囚们在劳改的悲惨境遇里,为安娜卡列尼娜留下同情的泪水,为彼得罗夫的《12把椅子》抱腹痛笑。不知不觉间她们有了活下去的动力,岂止是在劳改营,也是她们中的幸存者重新自由以后一生的动力。

每次看到这段都很感动,会反复读两遍,无需赘述感想了吧,这么好,说什么都多余。


《娜塔莎之舞》里写俄国1905年革命:举国欢庆,新的政党随之成立。人们都在谈论说一个新的俄国诞生了。然而,政治改革往往总是演变成一场社会革命—工人们就工业民主提出更加激进的诉求,并展开更大范围的罢工和暴力抗议活动,而农民坚持世世代代以来对于土地的诉求,他们没收地主财产,把贵族赶出了自己的领地。1905年全民大团结的局面很快变成泡影,自由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也在10月之后分道扬镳。对于有产阶级的社会精英来说,颁布《十月宣言》就是这场革命的终极目标。但是对于工人和农民来说,这只是一场反对特权和有产阶级革命的开始。吓坏了的自由派对革命的满腔热情也很快熄灭。底层人民的反抗愈发激烈,街头骚乱,农村地区纵火和毁坏地主庄园,农民写在脸上的仇恨和不信任,这一切虽然最后都被血腥镇压,但却使拥有土地的贵族心有余悸,也彻底粉碎了关于“人民”和他们的事业的浪漫幻想。


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假?假如你还没有注意到,请允许我提醒你一下,这个世界早就放弃了启蒙时代的理念,不再认为真相必须基于观察得到的资料。现实过于复杂和吓人。不,撇开不符合定见的全部资料,只相信符合定见的那一部分,这么做要容易得多。我相信我相信的事情,你相信你相信的事情,咱们求同存异就好。这是自由派的容忍态度糅合了黑暗时代的否定主义。如今就流行这个。我们在政治上前所未有地狂热,宗教上前所未有地盲信,思想上前所未有地僵化,同时又前所未有地缺乏同情心。我们的世界观非黑即白而又坚不可破。我们完全忽视多样化和全球互通所隐含的问题。因此,没有人关心真假这种老掉牙的概念。

—内森·希尔《水妖》


网飞新剧《难以置信》,改编自普利策新闻奖获奖报道《一桩难以置信的强奸案》,讲述了一起连环无差别强奸案。这起案件中的第一位受害者报警后,不仅没有得到帮助,反而被警察质疑编造故事,重压之下,最后不得不改口承认自己说谎,成为众人炮火谴责的对象。

所以在整个过程中,这位受害者到底做错了什么呢?

受害者叫玛丽·艾德勒,十八岁,独居,2008年8月11日凌晨在公寓遭到一名蒙面男子强奸,并被拍下裸照,威胁她不准告诉任何人。但玛丽因为不希望有下一个受害者,并没有被吓退,在男子离开后第一时间报了案。

而负责此案的男性警察在追查过程中,毫无体谅,短短时间内,光是性侵过程,就让玛丽复述了五次。尽管如此,玛丽还是一次次忍着不适,努力回忆,耐心作答。

到目前为止,玛丽勇敢、冷静、坚强,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呢?

因为她打电话告知养母自己被强奸时,声音过于平静。因为养母来探望她时,她在外面的草地上滚来滚去,还咯咯地笑着。因为她去超市购买新的床上用品时,坚持要买以前相同的款式。….

原来玛丽错在没有软弱、没有痛哭、没有崩溃。换句话说,她唯一的错就是不符合我们社会对一个性侵受害者的期待。

荒谬吗?一点也不。因为现实就是如此。

林奕含曾在脸书上写过,反正女生在被侵犯后的100小时,或者100天内,饮食如常、衣着如常、谈笑如常、屎尿如常,当初就一定不是不合意性交。只要没有一哭二闹三上吊,都是爱。没有人愿意去设想创伤当下的防卫机制可以多复杂。

在玛丽的故事里更离谱,因为事后她表现的一切如常,所以甚至被直接否定了性侵的事实。不要说没有人愿意设想一下创伤当下的防卫机制可以多复杂,甚至没有人愿意想一下人这种生物本身多种多样可以多复杂。

直到后来玛丽与心理医生交谈,我们才知道从七八岁开始辗转在各个寄养家庭的她,受过性虐待和身体虐待,从未得到过充分的爱和保护,所以她从内心深处并不信任任何人,不擅于向人袒露脆弱,遇到事情习惯自己一个人扛。

玛丽之所以选择认罪,不是因为心虚,而是因为彻底的绝望。

玛丽是不幸但又幸运的。三年后,凶手持续犯案,两位女警察合力将他追捕归案,并在他的硬盘里找到了玛丽被性侵时拍的照片,才终于真相大白。这时候的玛丽,在那桩无人相信的强奸案中,几乎已经失去一切,工作、住所、好友、对未来的希望…..

幸运的是,她被剥夺的一切,两位女警察替她找回,得以开始新的生活。

但在现实生活中,更多性侵受害者,在被舆论二次伤害后,可能永远也走不出来。

想一想不很奇怪吗,被抢劫或者被殴打的受害者,从来不会被质疑情绪不到位、哭的不大声。可一涉及到性侵,很多人就开始在心里对受害者做出种种预设,或者提出种种要求。

事实是,受害者不需要完美,也不需要符合谁的期待。

难以置信

难以置信

难以置信

难以置信

难以置信

难以置信

图片

中产

中产

R&D

月份阅读摘录201910插图9

一句话

愿你自己有充分的忍耐去担当;有充分单纯的心去信仰;你将会越来越信任艰难的事务,和你在众人中间感到的寂寞。此外,让生活自然进展。请相信:无论如何,生活是合理的。


那时,我还没有懂得人性是如何的矛盾,我不知道真诚中有多少做作,高贵中有多少卑鄙,或者,邪恶中有多少善良。如今我是充分懂得了,小气与大方、怨怼与仁慈、憎恨与热爱,是可以并存于同一颗心中的。


一个粗鄙的判断标准:如果有一天你不得不站队,请站在没有逼你站队的那一队


你一直希望自己勇敢而真实,那么现在做个深呼吸,用猛烈的孤独,开始你伟大的历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