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是指由于意外伤害或疾病导致身体或精神上的损伤,导致生活或社交能力的丧失。 – 来自百度百科
我发现当下的社会中,弥漫着一种懒散和功利的气氛,特别是年轻人,过于依赖互联网技术,天天浸泡在互联网信息中,不去思考厌恶工作,每天的事情就是从大屏幕到小屏幕,逐渐活成了失能的人。
这种场景让我想起机器人总动员电影中,未来的人类会躺在一个能移动的床上,想去哪在眼前的屏幕中设定好目的地,自己躺着就能过去,而且眼前的这块屏幕既能和其他人交流,又能实时唤来机器人送食物饮料等等的所有生活物品。于是人类就愈来愈肥胖,越来越依赖机器,最后连直立行走都变得困难。
而这种硬科幻,正在逐渐变成我们的生活,人类在依赖机器时正在退化。
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抛离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技术作为一个独立的物种,在不受控制地攻城略地,人类就如同温水中的青蛙一样,迷失在技术带来的便捷中。技术的大面积应用解放了更多的人类劳动,人类的各种行为成了技术成长所需喂养的数据来源。技术作为一种人类行为的解决和方案到现在无所不包的万物联网,我觉得,这本质是人类的一种失能。
失能这个词并不过分,你可以想想你有多久没有用过纸币计算纸币的花销了,有多久没有纸质书的阅读体验了。甚者,手机俨然代替了大脑变成了人类的一个可更新的肢体。
可能有人会说,这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便利,是人类的进步,我们应该接纳这种便利以带来更好的生活。
我觉得这种问题,不应该单纯从便利这一个角度来看。
机器是技术的核心产物,用手机支付,用手机阅读,用手机社交,用手机玩游戏 … 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手机成为了生活或者说生存的必备品。手机作为一种通讯工具,也有很多人在讨论,手机是否是被赋予了太多的功能和想象。
同样互联网也把我们的社交关系搞的非常奇怪,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关系,在技术发展中渐渐地变成敷衍性的社交,我们与机器的沟通变得越来越多。“点赞之交”越来越广泛。这种技术带来的便利,便利了人类的懒惰,随之被抹掉的是人类长久积累的文明,是新时代的礼崩乐坏。
我个人觉得,技术只能是作为人类的延伸,而非人类的替代。像钢琴是音乐家的延伸,刀剑是武士的延伸,锄头是农民的延伸,鞋子是脚的延伸,而当下的失控的技术,更像是一种“截肢”—— 自动机械臂是对工人的截肢,修音软件是对歌手喉咙的切割,摄像探头是对眼睛的夺取。这里面的区分非常明显,前者我们还需要使用着我们的手和脚,而后者,是对我们眼耳鼻舌的根本否定。
真正的技术是内隐的,是辅助人类的。像一支毛笔之于书法家,在他安心写字的时候,毛笔隐而不显,有的只有行云流水。作为“人的延伸”的技术,不论我们多么强烈的让其显眼起来,最终他们都会“隐而不显”。像我现在正打字的这块机械键盘,键盘的制造者当然会从各个角度让这块键盘变得显别具一格,但现在这一刻,有的只有文字和思绪,这块键盘丝毫不在我的注意之中,这恰恰是一块好键盘需要去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