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这个词火了很久了,大家都是一边讽刺的语气说着内卷,一边自己卷成了春卷。彷佛是各个行业,都是内卷的对象,不仅仅是职场人,学生也卷成了卷心菜。
我看到有人说是我们的经济出了问题,三驾马车都有后劲不足的迹象,再加上疫情给各个行业的冲击所带来的不确定性,面对充满迷雾的未来,大家仿佛都在争取自身的安全,来保证自己能安稳度过这个难关。
我也看到了有人说是国家政策的原因,突然立法规定996非法,让原本靠996赚取收入的人群,不得不在下班后多做点无偿的工作;教育行业被突然打击,市场释放了大规模的资源,虽然存在质量问题,但市场也难以有效快速消化这批人的就业;职校分流比例提高,大致有50%的学生会没有普高可以读,再加上教育的双减,让家长们摸不着头脑 … 在政策的压力下,倘若不想成为政策调整的牺牲者,就要显得比别人更努力,做得比别人更突出才行,自然而然就卷了起来。
依我个人之见,现在所提到的内卷,都缺少了对工作性质的对比,只是拿着个体或是行为在做静态的对比。我认为,二元制劳动力是内卷最开始卷起来的那个边角。
二元制劳动力在我们国家表现得最为直接,由于我们的户籍制度,把人口分成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进城务工的农业人口就被称为了农民工,由于农民工自身的限制,在很多行业中,他们能够以最低的成本生存,获取与城市人口类似的收入,这时农民工在很多行业中出现了被追捧的迹象,反而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初入社会也只有吃饭糊口的收入。
就拿我所在的计算机行业来说,大家都认为计算机行业是知识性很强的行业,都是那些顶尖聪明的人才会去从事的行业,开始确实如此。然而,计算机、互联网的迅速冲击之下,飞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网络公司,都是用计算机作为其主要的生产工具,这时大学生们反而成了买方市场,对公司可以挑挑选选,对比下薪资。这种状况存在时间不长,培训行业就兴起了,培训行业能把一个计算机小白,迅速培养成一名能干活的技术人员,这吸引了许多“农民工”来培训,他们可以以低工资作为其优势,迅速被公司所录用,嵌入到公司的一个环节中,通过积累和探索也有了跟大学生类似的能力,大学生的高期望也被拉低,导致部分大学生就业困难,人才市场也因此渐渐有了饱和的样子,回归到了卖方市场,出现了知识角度的劣币驱逐良币
现象。
在跨行业的企业中,这种现象尤为明显。比如一家传统型的企业,要做互联网转型。在转型初期,传统型企业的农民工数量决定了企业的薪酬制度,在招聘计算机、互联网型人才时,更多也会考虑在自己认识范围内的薪酬设计,即便是某些原因来了一位资深的从业人员,也会因为企业内部其二元制劳动力对互联网产品抱有怀疑和实验的态度;要么就会因为低薪酬带来的低水平员工,加深了企业对互联网产品的抵触,在一定程度上企业也会内卷来保护自己。
一切的内卷,都没有脱离经济学范畴:对稀缺资源的分配,具体是以成本为导向,还是以收益为导向,无论哪个方向的内卷都存在竞争,而竞争与内卷则不同。就拿工作来讲,内卷是以工作时长替代了工作效率作为工作结果的校验,而竞争则是比较竞争者的各方面能力,切莫把竞争当作是内卷。人力消耗的边际成本,低于市场波动的边际成本时,或是个体努力的边际成本低于工作环境中不努力所产生的隐形成本时,内卷就变得合理,以低成本加上内卷作为杠杆来达到所需要的预期,就进一步促进的内卷的普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