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和尚没水吃


一百多年前欧洲有一个农学家做了一个很著名的拉绳实验,测量每个人单独拉绳的力量和多个人一起拉绳的力量。正常情况下,一起拉绳时,每个人都会更卖力地拉绳,但事实并非如此,最后的结果是,每个人单独拉绳的力量相比起集体拉绳的平均力量要高上两倍之多。

实验的最后得出结论:参与拉绳子的人越多,每个个体贡献的力量越少。

显然与我们团结就是力量的认知有所出入,我们常说人多力量大,但是在人数增加时,每个人所贡献的力量反而更小,这让我想起三个和尚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这种事情不仅是在实验中会出现,在日常工作中也会出现:小团队的人均工作效率比起大公司来说要高许多,这是我经历过几家公司的出的结论,并不是大公司的工作划分的更细管理更高级,而是人一多就会有一种我不做也会有人做的心理现象。家喻户晓的故事滥竽充数也是钻了合作的漏洞,不需要多大本事,只需要卖力表演就能被领导赏识。同样,在家庭中也一样,有兄弟姐妹的,在一些家庭小事上,首先就想吩咐其他人去跑腿去干活,自己能少干点就能多看会电视。

拉绳实验者最后将这种现象总结为社会惰性,即社会协作可以有效地隐藏每个人的惰性。工作只有一个人时,责无旁贷,只能闷头苦干,结果一目了然,当人数增多,相互之间就形成了协作关系,懒惰就开始影响到每个人的行为。

查理芒格说:

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

芒格的话毋庸置疑,德不配位的人下场只能是遭人唾骂,挥不起剑的骑士也会被早早地赶回家种地。但是,帕金森定律描述了我们日常的些许问题:

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

高层管理人员在发现自己不能胜任当前职位时,他首先想到的是雇佣比自己优秀的人来分担自己的事务,以便自己能享用下属的工作效果,但他的下属也会在遇到问题时做同样的考虑,因此整个机构中的人员就会越来越多,产生一种虚假的繁忙,每个人沉浸在自我安慰的工作中:浏览新闻可以看十分钟,也可以看一小时;开会半小时能说完,可以加上讨论一共三个小时;给下属分配任务可以一句话的事,也可以絮絮叨叨家长里短地聊一会 … 这就是帕金森定律所提到的另一条:

工作会自动地膨胀,占满一个人所有可用的时间,如果时间充裕,他就会放慢工作节奏或是增添其他项目以便用掉所有的时间。

那说到最后,这是一个管理学的问题,同样也是一个经济学问题。管理学的角度在于,用哪种方式来对团体来做有效的调节和配置,经济学的角度在于哪种资源的配置方法是最有效率的。我最近读了一篇讲Netflix管理制度的文章,讲Netflix的薪资为何比起Google还要高出一倍。Netflix的制度,让Netflix不仅是避免了大公司的帕金森定律,而且在业界取得了极大的赞誉,但这种制度并不适用于所有人,有些人或许就比较喜欢那种能摸鱼还能拿钱的工作。

Netflix 对新进员工的期望(节选) :
1、公司沒有流程和法則。我們拋棄所有的繁文縟節。2、繁文縟節只適合管理笨蛋用。3、你必須無時無刻不停地工作,不是周一到周五,也不是朝九晚五。4、我們不追蹤工時,只追蹤進度。5、休假沒有上限,穿著沒有下限,只要不是全裸就可以。6、出差、餐飲、及公務報銷都不需要收據。要報多少自行決定。7、我們給你全部的自由,但你也必須背負全部的責任。8、我們付你無與倫比的報酬,不管盈虧都一樣。9、報酬是看戰果,不是看年資。10、價值定位是你自己的責任。11、如果你打算留下來,那只是為了成就和金錢,不需要其他任何理由。12、我們只告訴你目標,不會告訴你如何達成。13、我們只要超級英雄。...